10月13日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主办的“书香校园·阅读海淀”——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举行。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孟卫东、首都师范大学阅读研究专家王蕾、“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石恢和第二书房连锁社区图书馆创始人李岩热情参与访谈,与读者分享参与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感受和体会、读书会和社区阅读推广的经验,深入探讨了校园阅读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以及阅读习惯培养等热门话题。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重要

主 题:海淀阅读进行时
嘉 宾: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海淀区高校名校云集,智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更是大力进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成为阅读环境建设先行者。多样的活动已经让阅读成为了海淀人的生活方式,而“书香海淀”也成为海淀区的一张新名片。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做客“红沙发”访谈活动时,结合海淀区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就我国阅读发展情况、全民阅读发展新趋势等问题分享了他的看法。
    新特点:
    家庭、校园阅读正在兴起
    聂震宁说,最使他受到鼓舞的是家庭、校园阅读正在兴起,这是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标志。
    聂震宁认为,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书香中国”工程,展现出全民阅读的热烈景象。“北京阅读季、上海阅读周、深圳读书月,以及书香江苏、书香浙江、书香辽宁、书香广东、书香八桂、书香荆楚、书香天山、书香宁夏……甚至许多市县都在积极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让聂震宁尤为感到激动的是,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做得越来越有成效的是家庭阅读和校园阅读。
    “家庭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种时尚。什么事情一旦成为时尚,也就证明它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和普及性。”聂震宁表示,越来越多的父母将亲子阅读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也拉动了少儿图书的出版发行,特别是绘本书的出版。“10多年来,少儿图书出版呈两位数的增长,可以看作是家庭阅读越来越普及的最好证明。”
    校园阅读的普遍开展,更是全民阅读活动得到深化的重要特征。现在,全民阅读的理念被中小学教育改革所吸收,教育系统正在推进覆盖全学科的校园阅读,通过阅读必将使得学生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聂震宁进一步介绍,全民阅读直接推动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课本加大了课程的阅读量,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要求;语文高考内容的变化越来越体现出加强阅读的要求。他认为,只有家庭阅读普遍开展起来,校园阅读持续开展下去,我国国民阅读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善引导:
    阅读非易事需科学带领
    目前社会阅读氛围正浓,但在发展中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聂震宁认为,在家庭阅读中非常重要的是要多读经典图书,尤其要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聂震宁举例说,他曾经结识一位读者,她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里有1000多本绘本,孩子喜欢就买,但是却不能够将图书内容给孩子读懂说透,“如果家长一天给孩子读了两三本书,他可能一本都没记住,对于经典的书一定要给孩子读好、读透,让好的内容留在他心里。有的经典图书,孩子会要求一遍一遍地读,这是符合儿童阅读规律的。家庭中的亲子阅读,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要有适当的引导。”他还提醒,家庭阅读还要有持续性,不能因为孩子年龄渐长,就让他自己读书,家长不再过问。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阅读状况,最好家庭能坚持稳定的阅读时间,使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聂震宁谈道,家庭阅读不要简单化,大家可以共同读完一本书后,互相进行讨论、提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庭阅读,还是要立足于养成阅读习惯。”聂震宁说。
    学校的阅读培养一直是聂震宁关注的话题。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了关于在我国中小学设立阅读课的提案。他认为,阅读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有一定的教育和指导,并不只是拿起书来读这样简单,应该循序渐进,有科学的带领。阅读课不只是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而是教会他们全科阅读方法。他说,现在还没有统编的阅读课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己设计阅读课,用校本教材试行阅读课教育。总之,不要让校园阅读流于形式,特别是不要让同学们走走过场就算了,要做成真正行之有效、影响每个人的事情。
    重效果:
    读书要动手动口动心
    “阅读力”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更是一个社会的阅读力量。聂震宁的新作《阅读力》一书,就阐述了他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思考和研究。谈及未来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重点,聂震宁表示,目前看来,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比较好,但是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持续下去,使得阅读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
    国民“阅读力”,首先是国民有阅读的习惯,有阅读的可持续能力,有终生阅读的愿望。“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读懂一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作出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产生一些创新想法。总之,“阅读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
    对于读书的方法,聂震宁也给予了具体的指导,“读书要动手、动口、动心。动手就是做读书笔记;动口则是对一些好书进行细读,会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动手和动口,都是深度阅读的方法;而动心,就是举一反三,由读书引发各种思考,古人说要‘切己体察’,这样就可能进入到创新性阅读的境界。”


阅读与教育携手同行

主 题:书香海淀的教育实践
嘉 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孟卫东
首都师范大学阅读研究专家 王蕾
    校园教育,在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阅读教育实践中,教师、研究者、阅读推广人发挥着关键力量。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孟卫东和首都师范大学阅读研究专家王蕾在此次“红沙发”访谈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对于阅读的感受,也共同探讨了海淀区书香校园建设的经验、模式,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新的思路。
    打好学科基础
    好书品读一生
    谈及阅读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孟卫东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现在的基础教育领域都在提“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热爱阅读是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基础。并且,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相互关联的。
    “阅读是学好各个学科都必须具备的前提基础,理科中我们常常说最基本的是要读懂,知道题目问什么、问题在哪儿,才能准确答题。”孟卫东说。
    在王蕾看来,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教学一线老师还是研究员,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阅读是掌握任何学科的基础。“在最新主持的教育部课题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将阅读作为单独学科重视起来。阅读应该就像我们要呼吸空气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同时它也是每个儿童的基本权利。”
    在王蕾的成长中,《安徒生童话》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直伴随着她从幼时到大学,甚至她的博士论文都是以《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为主题。
    “我想,《安徒生童话》适合于各个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她给予人们的不只在于文字的欣赏,其实它在探讨生命的永恒性到底是什么?比如《海的女儿》,小时候读觉得是一个凄美的故事,但长大后发现,其实它讲的是人生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在不同年龄段会发现读安徒生的作品有不同的体会,像这样的经典作品是值得品读一生的。”王蕾说。
    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要搭好台
    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那么在培养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方面,学校又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对此问题,孟卫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应当为学生搭建好阅读平台,各科老师根据其教育经验给学生推荐可读的、该读的书目。目前教材规定的阅读书目,大多数都还局限在语文科目,其他学科例如数学、物理等也同样有增加阅读的需求。
    当有了推荐阅读书目之后,学生应该去哪里读呢?
    孟卫东以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为例给出一种参考,“学校为学生规划出阅读时间和场所。我们在学校的楼道设置了大量的开放书柜,按年级划分类别,借阅不需要登记,学生在公共空间随时根据需要取阅,阅读之后再归还即可,节省了很多借阅的时间,方便快捷。”
    另外,学校也在尽力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的价值,发现阅读乐趣。孟卫东说:“我们更希望阅读能够只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出现在学生的人生中,我们要求各个学科老师给学生推荐阅读时,不能说读了这个书就能在考试中有用。培养阅读习惯、思考能力,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比赛等功利性目的,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升华气质,这些价值都让学生受益终身。”
    重视分级阅读
    建立阅读自信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阅读也是需要耐力和毅力持久深入推动,处在目前的摸索阶段,也更需要科学的指导。王蕾认为,校园阅读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要整合学校的阅读教育。
    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非常有效的阅读教育,但是相对来说,形式比较零散。王蕾表示,希望能够从研究者的角度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整合阅读教育体系,如此一来,整合阅读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推进校园阅读,也可以使得家庭阅读教育做得更好。
    王蕾还在现场分享了她对于“分级阅读教育”的研究。“分级阅读推崇的就是个性和共性的阅读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阅读水平不一样,分级就是阅读能力的级别,而后根据阅读能力的级别对每个孩子提供相对应的阅读读物和阅读教学的指导。”
    谈到如何更好地把分级阅读的理念跟家庭阅读教育结合起来,王蕾表示,首先家长一定要亲自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阅读状况和能力,还需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分级阅读中也十分重要,不必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想法去阅读,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从他感兴趣的书籍类型中,梳理出经典进行引导,从兴趣入手。
    王蕾最后谈道:“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自信,所以尊重孩子本身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能帮助他逐渐建立起阅读自信,有了自信才会越读越快乐,当他知道阅读这件事情很快乐,他就会慢慢走进阅读大门。”


重在培养阅读兴趣

主 题:阅读海淀我们在行动
嘉 宾:“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 石恢
第二书房连锁社区图书馆创始人 李岩
    在第三场访谈中,“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石恢和第二书房连锁社区图书馆创始人李岩作为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对多年来全民阅读的发展变化、读书会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作用和家庭阅读中的亲子阅读习惯培养等问题与现场读者展开交流探讨。
    带动作用凸显
    眼光应放长远
    石恢和李岩多年来一直穿梭在阅读一线,对于多年来我国全民阅读的发展变化,他们都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石恢坦言:“最近几年,我明显感受到阅读活动层出不穷,在各种渠道的推广下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李岩对此也颇有感触,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力推广阅读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著名的阅读推广人,石恢和李岩都不约而同地把阅读推广的起点放在海淀。对此,石恢表示,海淀是教育高地,高校云集,学习氛围和阅读氛围浓厚,并且海淀区政府也大力支持全民阅读,因此海淀是一个十分适合推广阅读的地方。就像海淀第一家24小时书店,尽管面积不大,但对海淀的辐射和带动是十分明显的。石恢说道:“我们还曾在海淀很多写字楼里做过‘书香楼宇’读书会,直接把读书活动送到一些大厦里的党群工作站,这些都是与海淀区相关部门的推进工作分不开的。”李岩也对此深有同感,他说:“海淀聚集着全国众多的优秀大学生,这些人本身对文化、阅读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海淀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它适合做文化探索。”
    “关注全民阅读活动也好,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也好,单关注海淀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远。”石恢说道。李岩也表示,怀揣一颗真正热爱阅读的心,心中有阅读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会成抓手
    促进相互交流
    读书会作为推广阅读活动的有效形式,也为更好推广全民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读书会起到的是一个联结作用。”石恢表示,读书确实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去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读书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读书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找到自己的同伴,相互加油鼓励。每个人在独自读书的时候能够找到伙伴,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对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会,石恢认为,每个读书会都有它自己的性格和灵魂,有些读书会读英文,有些读书会读国学,还有些读书会则是家长带着孩子来读儿童读物。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数量繁多,读者应该找到自己喜欢并与自己契合的读书会,才会事半功倍。石恢以“一起悦读”俱乐部为例谈道,俱乐部创办初衷就是想找一种日常休闲生活的替代方式,所以“一起悦读”俱乐部不追求学术,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追求分享的乐趣,读者们将自己看过的好书拿到这里,推荐给其他读者和朋友,或者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都是一种好的休闲方式。
    在石恢看来,好的读书会交流方式应该首先是共读,共读一本书或一段材料,然后要进行分享,每个人有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每个人来到读书会不光读了和听了,还要有表达和沟通,听别人说什么,对别人说的话有所回应。我想这样的读书交流方式也能够让参与其中的人有真正的进步和成长。”石恢说。
    营造宽松环境
    摒弃功利阅读
    主要投身社区阅读工作的李岩,一直致力于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把书店建在社区、公园等地,让它离读者更近一点。
    “我认为阅读是教化人的,是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方式,人口素质决定着生产力水平,最终会达到提升整个国家实力的目的。”李岩对于阅读的看法引得现场读者的频频点头。他说道,家长应该让孩子们经常走出家门进行阅读,第二书房便是孩子们的好选择,所以我们把书店建在社区,这样可以让书店成为一种社交空间,使社区氛围通过读书而变得更加融洽,促进相互交流,阅读成了社交的空间和手段,让人和人之间走得更近。
    在家庭阅读中,孩子跟家长之间如何进行互动,可以更好地促进阅读力和阅读的成效?李岩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乐趣是最重要的一点。此外,家长要为孩子读书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进行适当引导即可,而不是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按部就班地读书,也不能带有功利心去读书,要让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享受的事情,而不是一项任务。
    李岩为自己女儿的读书便是营造出一种自由的阅读氛围。他说:“我女儿小时候一直都是喜欢什么看什么,后来上大学也是如此,我从来不会去问她一本书的中心思想,有没有理解相关问题。书看过就过了,什么事不要都要一个结果,包括选书也是如此,家长不应该太功利,让自己的孩子有目的地去阅读,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是最好的。”